联系我们

  • 开封市卫生学校
  • 招生电话:0378-2954447
  • 2636016/2636006
  • 电话:0378-3931610
  • 地址:开封市滨河路中段28号招生

首页 >> 示范校建设验收专栏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13/6/7

我校作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从2011年7月开始启动了针对农村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以农村医学行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行业(医院)、学校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更新课程和教材,最终多途径、多形式实施“212-三段四阶梯”校院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农村医学专业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学生考评、校内外实训、教学师资、校院结合等多方面水平得到提高。
一、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进展
1、硬件建设
为了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任务,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农村医学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专业之一,凭借开设之初与多所一流医院的见习、实习基地和教学紧密合作的良好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行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相结合,两年来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2、软件建设
    2.1制度建设
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一直秉承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把好教学质量关的原则,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2.2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我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即要转变传统的师资培养的理念,树立新的适应时代发展和创办国家级示范学校要求的理念,结合农村医学专业的特点,按任务书的要求,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符合各层次要求的优秀教师。当前我校要求生存、谋发展,就要以此次创建国家示范学校为契机,建立新型的师资培养模式。自2011年7月示范校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对国家中职师范学校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出台各类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3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建设
学校组织了农村医学专业教师到省、市、乡各级医院进行广泛市场调研,根据临床工作一线对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要求,研讨制定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临床行业专家成立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小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以农村医学岗位方向为依据,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结合,采取模块化、递进式的方法编排。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工学结合、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分析,按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毕业生后从事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以及考取的职业资格证需求,初步对《内科学》、《外科学》原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临床案例为引领,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确立其为本专业改革的重要课程,编写了《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外科常见疾病诊疗》2本校本教材以及配套的《农村医学专业实训指导及考核标准》1本实训教材。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时就为将来考证做准备,提前熟悉考证内容,这为将来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并且可以使教师及学生用临床思维来认识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求、治疗要点及疾病预防等,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到临床实践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                 
二、  任务完成率
依据前期市场调研统计分析为参考基础,以卫生部对农村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规划为指导,以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农村基础医疗工作为依据,我校成立了推行农村医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研究领导小组及研究工作小组,旨在打破传统的校内教学与岗位实习完全分割的现状,让学生早期到医院见习,接触行业真实工作环境,将医院文化、医院管理制度、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用结合,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其评价,围绕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已形成了以德育素质为基础、智育素质为核心、能力素质为关键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注重自身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一岗多能的知识需求。
 根据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编写了《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评价考核制度》。该办法针对学生在校内要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进行医学综合技能模拟训练的特点,将学生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又分别包括平时考核、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实训考核三部分,其中考试科目的平时成绩占10%,实训考核占20%,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又主要由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和小测验组成。考查科目的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平时成绩占20%。
2011年7月~12月,我校对行业、学校、社会人才需求行了调研,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研,初步探索与医院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任务完成率达到20%。
2012年元月~6月,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反复论证,确定我校采用“212-三段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使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整体任务完成率达到50%。
2012年7月~12月,我校完善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12-三段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完成,接受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工作适应很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显著。整体任务完成率达到90%。
三、  创新点
创新点是在“校院一体、工学结合”思路的引导下,我校针对农村医学专业具体采取“212-三段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212”是指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临床实习和2个月的三站式技能培训;“三段”是指上述的三个学习阶段;“四阶梯”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强化逐步递增的阶梯式能力培养。通过“212-三段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试行,以期真正做到院校一体、工学结合,培养出符合农村医学专业岗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12-三段四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三、体会与思考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前学校“双师型”队伍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着较为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近年来,老教师退休较多,新进教师大多是医科院校毕业生,缺乏临床医疗实践经验,难以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加之教学任务重,课时量多,难以保证教师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到医院参与学习。学校也未能建立起引进医院及其他相关行业专家及技术骨干到校任教的机制,甚至是专家和技术骨干到校培训教师的机制也未常态化实行。同时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还没有完全改变,教学创新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试、教学创新案例设计竞赛、教学观摩课等教学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时间深入临床第一线,鼓励教师积极考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与临床工作实际结合。
 2.制定有关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我校在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出台了人才培养方面的系列制度,确定了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在试行过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最终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我校实际、促进学校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3.校企结合途径拓展方面:校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作为企业、医院方要全方位介入合作,不仅要介入实践环节,还要尽可能介入教学环节,包括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与教学工作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实用人才,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学校占主导地位,企业、医院是被动地接受,双方还没有达到长效的深度合作。这是校企、校院合作办学体制建立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制定了校企、校院合作的具体方案,方案主要考虑以二种合作形式进行试点,包括教学实习合作制、项目合作制。让校企双方在合作中找到共同点,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双赢体制。农村医学专业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前期调研,中期见习,后期总结”提出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企业储备员工》的方案并得到了企业、医院方的充分认可,目前与各医院的协议签订正在进行中。
 4.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目前,农村医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自律性差、基础知识相当差。虽然学校、教师、家长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学生身上但是都收效甚少。但总体来说,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引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将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行业文化、行业管理制度、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学生能早期接触行业,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工学结合保障方面
5.1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需要带队教师经常来回联系相关的企业(医院),其中付出的精力是非常多的,也是非常辛苦了,这都需要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支持。目前我校已经及时出台了相关性的教师职责及管理办法来明确带队教师的职责和待遇。
 5.2在进行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整班的学生一起到一家医院是有难度的,而且要求配备的带队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数量较多,另外学生的接送、食宿问题都是不小的一笔开销。解决此问题需要和实习单位共同协商将学生进行集中安排,带队教师和企业带教教师共同进行学生的管理,尽量减小学生的分散度,这样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安全。另外也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多开辟几家实习单位来解决。
5.3实施见习势必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造成的损失目前是学校以见习费的方式进行补贴来进行解决的。
 5.4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如果由于学生的操作失误造成实习医院的经济损失,而这个损失又是学生不能承担的,这个损失由谁来进行承担?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牵涉到经济。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学生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要求,在每个实训地点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学生的日常实训事宜,每天实训完后及时向带队教师报告实训情况,学生实训期间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由学生自己负责赔偿。如果是由于实习带教教师的疏忽造成的损失应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协商来解决。
    5.5农村医学专业工学结合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刚刚结束的第一批去往医院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情况看,由于农村医学专业专业课教师不足,不得不安排一些非专业课教师甚至行政人员担任带队教师,这些教师只带队,不带教,而企业带教人员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更多的是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学一些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等,不能把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于实践,从而影响了工学结合的质量和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医学专业是第一次派学生去行业工学结合,在对带教人员和带队教师及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工学结合效果的评价上毫无经验,因此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工学结合的领导更应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更加完善和可靠的工学结合保障措施来推动工学结合的有序高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