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开封市卫生学校
  • 招生电话:0378-2954447
  • 2636016/2636006
  • 电话:0378-3931610
  • 地址:开封市滨河路中段28号招生

首页 >> 分专业建设情况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发布时间:2013/6/6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专卫校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了优势特色,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在维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的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护理人才数量是否合格,结构是否合理,分布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着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健康需求和卫生保健,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提高,这对护理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目的
通过对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目前中等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工作中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进一步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护理重点专业建设,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护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护理教育的评估和质量监控,使我校中等护理教育适应当前各级各类医院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医院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需要、适应医学新模式的护理人才,提高中专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尤其为我校中职护理教育生存和发展创造一条新的道路,促进我校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医院越来越多,在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环境、设备、技术、服务、人才的竞争,尤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自身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护士,明确改革重点,制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护理教育及人才培养方案和对策,提出新的护理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合格的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充分利用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的学做合一。
三、改革方案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校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行业、学校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以护理行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课程和教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院校合一、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得到提高。充分利用教学医院丰富的临床护理资源,搭建护理教育与卫生行业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和“临床基地教学”,创新“院校合一、学做一体”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
①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目前,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即职业基础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在今后二年中,将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拟将模块完善为四个课程群,即基本护理技能课程群、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以及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程群。
②调整课程结构,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增加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加实践学时,使之占总学时的55%以上,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和社区实践,体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课程,如开设就业指导、护理礼仪等课程。通过课程结构调整,使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③加强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
通过校院合作编写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工学结合的高水平系列配套理论、实践教材6本包括内科护理学1本、基础护理学1本、外科护理学1本、基础护理实训1本、成人护理实训1本、妇儿护理实训1本。教材编写以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基础知识,满足护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教材采用“双师型”教师主编或和行业专家合作编写的模式,把执业护士考试标准导入教材内容。开发制作与核心课程配套、高质量的特色专业课件。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和考评体系
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如PBL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进一步改革考试及考核方法。考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全过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建立理论和实践试题库,坚持教考分离,并将平时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实训报告成绩以不同的权重计入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等。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为契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行科学管理,使实训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在二年内建立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具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同时建设一个约150m2、80座集计算机、语音、人机对话教学与考试多功能实训室,实现教学、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护士执业考试、职业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面向开封、中原、全国乃至国际输送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基地和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2、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使在职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护理的发展充分接轨,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派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与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聘请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来校讲学,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聘请12名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使之能熟练主讲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
(2)培养专业建设带头人。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或培养力度,引进或培养专业建设带头人2名,要求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引领和把握护理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并对护理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使我校护理专业在省内护理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3)培养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5名,使之能熟练主讲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备高超的实践带教能力,能独立指导主要的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培养教学管理人员2名,使之能熟练应用教学管理系统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应每年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派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与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等。
(4)建设学习资源库。
本系统须包括至少40个经权威医学专家编写并审核的临床各科病例,可训练学生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断治疗原则的系统熟悉和反复巩固,并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运用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找到线索,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治。资源库资源主要来源于学校专业课通用的主题素材、收集或开发的行业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考核试题、竞赛方案、教师备课用素材、文件等资源,资源库资源超过100G,全部采集自真实病人数据;三级账户管理:管理员可创建并编辑教师资料和权限,教师可创建并管理自己的学生账户,指导学生练习、进行网络考核和成绩管理,学生可以进行练习、考核。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设
聘任校内护理专业骨干4名、医院护理专家4名建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方向和运行制度,聘任医疗一线护理专家担任护理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与学校护理师资共同完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实践课程设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新教材选用。落实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践培养锻炼方案。
(2)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校外实训综合质量,增加专项护理职业道德思想体系建设课程。努力开发新区域的护理实训及就业基地,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的地域及形式。依据新的医疗环境与医院共建完整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及毕业生质量考核体系,使之贴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求。建立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实践指导师资互通共享机制,医院一线护理人员担任学校护理实践课程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性授课。
(3)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考评制度建设
聘请医院一线护理专家参与学校各项护理技能考核及护理技能比赛考评,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建完整的护理实践教学评价、毕业生质量考核体系。开展符合新临床环境的护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提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建立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调查记录及质量反馈分析报告。
(4)校企合作就业体系建设
与各级医院合作建立护理行业动态就业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立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护理就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建立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信息库,与就业单位网络共享,实施毕业生就业招聘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