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开封市卫生学校
  • 招生电话:0378-2954447
  • 2636016/2636006
  • 电话:0378-3931610
  • 地址:开封市滨河路中段28号招生

首页 >> 分专业建设情况

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发布时间:2013/6/6

 
药剂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的道路”的职业教育理念,医药行业一线岗位对掌握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医药行业、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本要求,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据此我们依据市场调研,制定了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1.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及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在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对中专生的合理定位,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目前,药物制剂企业的用人基本分为营销管理型和技术操作型两个层次。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智能型的第一线操作者”及实用营销管理型人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们培养的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稳定的职业思想、宽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及营销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知识型技能人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依据药剂专业中职生的就业方向,药剂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产生三个专门化方向:药物制剂工艺专门化方向、药学服务专门化(侧重经营与管理)方向。
2.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以学科课程模式为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方法不多,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以上问题,导致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期延长,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鉴于以上现状,建议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以“了解”、“熟悉”、“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的需求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同时应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相应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实现“双证融通”的目标和要求。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方向,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教学的要求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市场、职场的变化为风向标,确立“实用、够用、能用”的课改原则。二是调整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知识相结合,及时引进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三是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训相结合,参照生产现场的操作标准规程,设计专业实训的方案,努力使实训与培训、学业与就业零距离贴近,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我校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授课演示文稿、企事业案例、习题集、参考书等),建立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现代制药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在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也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按照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4.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需要开设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药剂专业职业教育应以实用性为目标,以兴趣为引导。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突出个性的学习方法,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学习(如演讲、辩论、项目实习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设备的内部结构。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实践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通过在线学习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企业项目实训。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评价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采用笔试、口试、综合作业、顶岗实训考核、综合实践技能评价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合作医药企业和医院进行实践技能学习,学校和共建单位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我校担任实践技能指导兼职教师。邀请行业优秀的医药制造企业为我校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换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6.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目前,我校虽然都有药剂实验、实训室,有的还渐成规模,但是尚存在欠缺:一是配置不足,因企业生产设备更新较快,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医院所具备的装置相比,设备先进性不足,难以与一线生产完全接轨。二是缺少系统性的生产实训,实习、实训设施尚不能完全与生产及职业资格考证配套。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由于学校所在地域的限制,在保证实训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实验实训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基地应由多个能进行操作、训练、实习等实训室(或车间)组成,总体框架及布局合理,并且有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意的实践条件。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教学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氛围,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和综合性,技术先进程度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匹配。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能应用于现场课程教学,二是能应用于现场实训和现场实习,三是能应用于考证培训。同时,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充分挖掘相关企业的资源潜力,针对专业方向,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第一线进行“真刀真枪”式的实习,接受真正“实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建立校企结合、统筹管理的开放性实训基地。
7.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应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为其拓宽就业渠道。我校在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还应开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我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从学生素质教育课入手,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的、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我校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药剂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四是注重“创业”教育。现代医药制造业和现代医药服务业服务于千家万户,从我国目前情况分析,既需要投资规模较大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又需要大量的城乡药店,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